首页
教程分类
手工圈材料商店手工市集专题活动

教程>专题>守艺人>守艺人 | 非遗传承:汉绣不仅仅是刺绣
守艺人 | 非遗传承:汉绣不仅仅是刺绣
艺与技是有区别的,专注于手艺的匠人们不仅学习、实践着一门手工技术,还传承着那门技术的历史与文化。包子在和手工客的达人们聊天的时候,认识了Zoe handmade,她迫切的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汉绣这门手艺,让更多的人爱上汉绣,学习汉绣,传播属于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。所以今天我们就跟着Zoe handmade一起来走进汉绣。
|
汉绣
|
汉绣,汉族传统刺绣工艺之一,以楚绣为基础,融汇南北诸家绣法之长,揉合出了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绣法。
汉绣是中华民族的瑰宝。汉绣主要流行于湖北的荆州、荆门,武汉、洪湖、仙桃,潜江一带。汉绣作品曾多次在京展出,还参加了巴黎、华沙等国际展览,受到好评。1910年和1915年,汉绣制品在南洋赛会和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。

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汉绣名列其中。2013年,湖北省第一家民办汉绣博物馆--武汉汉绣博物馆,在汉阳江欣苑社区挂牌成立。
|
汉绣的特点
|
汉绣,以楚绣为基础,融汇南北诸家绣法之长,揉合出了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绣法。它的用针有别于四大名绣——苏绣、蜀绣、湘绣和广绣,采用一套铺、平、织、间、压、缆、掺、盘、套、垫、扣的针法,以“平金夹绣”为主要表现形式,分层破色、层次分明,对比强烈。追求充实丰满、富丽堂皇的热闹气氛,绣品可以枝上生花,花上生叶,叶上还可出枝,充分体现了“花无正果,热闹为先”的美学思想,呈现出浑厚、富丽的色彩。
|
汉绣的发展
|
从春秋中期到战国时,楚国的刺绣品已远销到西伯利亚地区,可见其刺绣业之发达。南方的楚国丝织业足以代表当时我国丝织品工艺技术的最高水平。屈原的《楚辞·招魂》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楚宫丝织品图画,“翡翠珠被,烂齐光些。蒻阿拂壁,罗帐张些;纂组绮缟,结琦璜些。……翡帏翠帐,饰高堂些”,“被文服纤,丽而不奇些。”这种需求对刺绣品的生产、发展的刺激是不难想见的。同时,楚文化氛围下民间戏曲的发达、巫风巫月术的盛行又为刺绣走向民间提供了生长的沃土。
汉绣的鼎盛期是清末民初。咸丰年间,汉口设有织绣局,集中各地绣工绣制官服和各种饰品。清末,在武昌的营坊口、塘角、白沙州、积玉桥和汉口的黄陂街、大夹街一带,开有许多绣铺,汉口还有一条绣花街。当时的汉绣产品主要分三类:作为生活用品的有绣衣、绣枕、门帘、帐沿、绣鞋、头巾、围裙、荷包等,多用于闺阁陪嫁。其中,汉口的绣花戏衣颇具名气。二是装饰品。有壁挂、中堂、屏风、彩帐、堂彩、龙衣、狮皮、戏装、道具等。三是敬神赛会的礼仪用品,包括神袍、袈裟、彩幡等。
抗战时期,日军侵占武汉,汉口绣花街被烧毁,汉绣日趋凋零,技艺几近失传。新中国建立以后,汉绣才重放光华。80年代,汉绣产品已由原来的民用小绣品和少量古典戏剧绣服发展到帐帘、披风、被面、枕套、服装、大幅、中堂、条屏、折页、摇件和屏风等十多个品种。

江陵马山一号墓发掘出的战国中期绣品,进一步证实了汉绣的历史承载量。绣线颜色以红、黄、绿、兰等亮色为主,绣品以密集的满绣填充块面,或虚出绣纹轮廓内的局部块面,绣出的珍禽异兽、奇花佳卉富于立体感和虚实感,色彩鲜艳、花纹瑰丽,典雅而富丽,对汉绣艺人“花无正果,热闹为先”的美学观念的形成无疑产生了深刻影响。
|
汉绣的工艺
|
汉绣与苏绣、湘绣、蜀绣相比,汉绣工艺有自己的绝活,尤以铺、压、织、锁、扣、盘、套这七种针法的变化运用而著称。汉绣下针果断,图案边缘齐整,名之曰“齐针”。绣品多从外围启绣,然后层层向内走针,进而铺满绣面。除“齐针”的基本针法外,汉绣还根据绣品不同的质地和花纹,灵活运用诸如垫针绣、铺针绣、纹针绣、游针绣、关针绣、润针绣、凸针绣、堆金绣、双面等等针法,富有很强的立体感,在绣业中独树一帜。
|
汉绣的价值
|
汉绣绣品中不乏精品。宣统元年(1909),武昌的彩霞绣品公司的绣画、美粹学社的绣字,曾获武汉劝业奖进会的一等奖;湘记绣局、王荣兴的绣品获四等奖。第二年,彩霞公司、美粹学社又获得南洋绣品赛会的一等金奖。1928年湖北省第一次国货展览会上,武昌的彩霞绣品公司和汉口广华绣铺的绣屏,一并获得特别奖。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五十年代末,汉绣大型挂壁“三棒鼓舞”、“闹莲湘”,被选送北京,挂在人民大会堂湖北厅。
|
汉绣的意义
|
汉绣不仅仅是刺绣,它承载着文化内涵,远远超越了技巧的界限———民俗文化才是让它如此瑰丽珍贵的灵魂意义。

汉绣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着消逝的可能,所以需要我们更加努力的学习她,进一步将她传承下去。

从事汉绣职业近40年的王燕老师是汉绣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传承人,她用龙鳞蹦针法绣制的作品已被联合国收藏。

王燕老师出生于六十年代的武汉,成长在汉绣比较集中的六角亭街社区,受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。从小就对汉绣有着强烈的好奇与好感。时隔多年,为圆儿时的梦想。有着一双巧手的王燕,在长辈和师傅的指导下,重新架起了绣绷,用一针一线开始绣制汉绣,针尖上的舞蹈。

现在王燕是武汉纺织大学汉绣指导教师、武汉市十九中、育才小学等汉绣兴趣班的老师。为更好的传承汉绣文化,她创立了燕茹汉绣文化传播公司,也经常在社区进行汉绣的文化传播活动。
我们的达人Zoe handmade 叫胡珺,是武汉纺织大学服装设计专业12级毕业生,现在担任左手工作室设计师。自幼热爱手工和绘画的她已经做了近3年的网课老师,拥有近七千个热爱手工的粉丝。现在她主要负责汉绣纹样、汉绣服装及配饰的设计制作。

胡珺说:接触汉绣是在2013年的四省非遗联展上,2015年正式接触汉绣,并向非遗传承人王燕学习这门精美的工艺。在2016年的毕业设计中,她便将汉绣融入在自己的一系列服装设计中,将汉绣这一传统工艺与时尚巧妙结合。

临近毕业时胡珺辞去在上海的高薪工作,回到家乡——湖北,投入到汉绣的设计制作与传承事业中。希望能将汉绣这一古老而又美好的工艺让更多的年轻人接触并学习,使这个古老的绣种得以流传。
本着开启汉绣文化传播,让更多的有识之士加入到了解、学习、保护、推广汉绣文化的行列中来的目的,燕茹汉绣文化传播工作室和Zoe 左手工作室联合开创汉绣培训班,希望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,使大家深入解汉绣艺术的原创性、独特性及其蕴含的文化价值。

通过学习,不仅学习汉绣历史,传承汉绣技艺,在实践中学习,在学校中巩固,完善汉绣技艺的同时,逐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,成为汉绣的忠实粉丝,成为行业里的佼佼者。并在推广、宣传汉绣文化的过程中留下历史文脉,保留历史印记,成为传承汉绣文化的使者。让先辈人遗留下来的宝贵精华,完美地契合当下发展需要,展现与时俱进的艺术形式和符合新时期审美需求的格调。

她们在武汉创意天地开设了周末兴趣班和平时班,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加胡珺老师的微信:ZOE19930423 咨询报名哦~请备注“报名”

如果你没办法去现场学习,也可以备好材料在手工客网站上跟着大神们的教程学,或者参与视频课程的学习。戳下图囤刺绣材料工具吧~这些都是市集小编们精心挑选的呢~
作者:Zoe handmade
id:821416

编辑:包子君
我们正在招募一名全职/兼职作者,如果你对手工有浓厚兴趣,文字尚好,有采访报道能力,请砸简历到:liyue@shougongke.com。本栏目长期征稿,文章、线索、图片均可发送到这个邮箱。稿件被采用奖励50积分,非遗类奖励60积分!
分享到:
其他热门专题